聶震寧:全民閱讀北京做法
來源:
|
作者:yuedutianxia
|
發布時間: 2017-11-10
|
1417 次瀏覽
|
分享到:
北京閱讀季成功舉辦7年,在這期間我參加了很多北京閱讀季的活動,見證了北京閱讀季的發展、創新、壯大的歷程,這和北京市委、市政府的高度重視,北京市新聞出版廣電局的高度重視,市局領導的狠抓落實有密切關系。那么,我就全民閱讀的北京模式、北京做法談一些自己的看法。
北京閱讀季成功舉辦7年,在這期間我參加了很多北京閱讀季的活動,見證了北京閱讀季的發展、創新、壯大的歷程,這和北京市委、市政府的高度重視,北京市新聞出版廣電局的高度重視,市局領導的狠抓落實有密切關系。那么,我就全民閱讀的北京模式、北京做法談一些自己的看法。
2016年,《人民日報》刊登文章《北京開啟全民閱讀模式》,報道了全民閱讀北京模式。
2006年世界讀書日前夕,由中宣部、原新聞出版總署等11個部委,共同倡導并發起的影響深遠的全民閱讀活動,掀開了重要的一頁。10多年來,全民閱讀究竟應該怎么做,應該用什么模式去推動,全世界都沒有一個確切的說法。
1972年,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向全世界發出了“走向閱讀社會”的號召,要求社會成員人人讀書,讓讀書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。198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再次提出80年代目標走向閱讀社會。1995年,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4月23日為世界讀書日并且發表宣言,這宣言事實上為全民閱讀的精神內涵做了一次解釋。在全世界長達40多年的時間里,始終沒有任何全民閱讀模式。
中國的現代化進程只有幾十年時間,所以全民閱讀模式到底是什么樣的?到目前還沒有一個模式出來。北京閱讀季的貢獻,《人民日報》刊登的那篇《北京開啟全民閱讀模式》報道得非常詳細。
在全民閱讀過程中,涌現出了一些高端讀書會,由一批中青年白領,或是大學的本科生、碩士生、博士生組成的一批知識分子,他們集中在一起讀書,讀一些專業性比較強、艱深的書。
雖然這樣的讀書會很值得提倡,但我認為,全民閱讀的目的首先是普及。全民閱讀首先應該是“全民的”,然后才是“提高”。北京閱讀季的模式就是普及與提高相結合的模式。北京閱讀季有政策機制的保證,有平臺整合的模式,有活動創新、品牌傳播的模式,有社區聯動的模式等,這些模式在全國都有榜樣價值。有些省市的讀書月是高端知識分子的引領式閱讀,在我看來,全民閱讀應該重在普及,要使每一個人讀起書來,讓每一個人都享受閱讀的樂趣。這正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宣言。
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表宣言:“希望散居在世界各地的人,無論你是年老還是年輕,無論你是貧窮還是富裕,無論你是患病還是健康,都能享受閱讀的樂趣,都能尊重和感謝為人類文明作出過巨大貢獻的文學、文化、科學、思想大師們,都能保護知識產權。”這個宣言里面說得很清楚,要讓每一個人享受閱讀的樂趣。即使到現在,全國還是有很多人沒有很好地得到閱讀的服務,從這一點出發,我們要給他們更多的幫助。我國開展全民閱讀的出發點,也是因為我們國家閱讀率確實低。北京閱讀季這7年來所走的路、做的事非常符合全民閱讀精神的這一正確路線。這個路線我覺得應該對全國產生更好的影響。
北京閱讀季近些年來舉辦了很多論壇。2016年閱讀盛典期間舉辦的“閱讀+”系列對話,全面探討了北京閱讀季“六位一體”全民閱讀公共服務平臺和“政府引導、業界支持、社會參與、群眾受益”的全民閱讀推廣體系下的一些閱讀經驗和做法。這樣的做法就是在普及閱讀的基礎上的提升。論壇可以產生更大的社會影響和效益,對全國的知識階層具有引領作用。與此同時,北京是全國的政治中心、文化中心,北京是全國高校最多的地方,北京也是全國人才的聚集地。未來北京閱讀季需要吸納更多的高校閱讀、專家閱讀,這樣北京閱讀季的品牌價值就既大眾,又高端。